來源: 作者: 點擊量:2552次
“技術能手!”“攻堅先鋒!”“悶聲辦大事!”提起石磊,同事們總會用這樣的詞形容他。從技術質量科的創新能手到項目一線的攻堅負責人,石磊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用一個個技術突破破解項目難題,用一次次精益求精守護工程質量,把赤誠與擔當精神書寫在不同崗位實踐中。
服務項目創新成果落地增效
“技術質量工作要能扎根生產一線創造實效,‘差不多得了’‘就這樣吧’可不是我們的態度和做法!”不善言辭的石磊雖不常說,卻始終這么做。在擔任西部市政建設集團一公司技術質量科負責人期間,他帶領技術團隊把創新觸角延伸到施工最前沿,瞄準現場痛點難題逐個攻堅。傳統市政工程中,承插式鋼筋混凝土管安裝長期面臨效率低、精度差的痛點。石磊與團隊成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帶著圖紙蹲守現場,親自上手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參與吊裝、調試等工作,在實操中逐漸摸清癥結。帶著現場積累的一手經驗,他結合現場反饋潛心研究,由他牽頭研發的專利“一種用于承插式鋼筋混凝土管安裝設備”終于落地實施,并與公司《埋地大管徑HDPE管防滲及埋地監測預警系統安裝施工工法》等形成協同效應,解決了管網施工多個“堵點”問題。而在榆中公路異形邊溝施工中,主耗材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樣困擾著項目推進。石磊帶領技術團隊廣泛收集現場管理施工人員的意見建議,分析借鑒優秀案例的經驗做法,通過反復試驗完善,撰寫并應用了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溝槽開挖鏟斗》和《干硬性混凝土構筑物滑模施工工法》等技術成果,為公司公路邊溝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方案參照。有人曾當著他的面說:“差不多就行了,那么較真干啥!”他卻嚴肅回應:“差一點那就是差得多。現在圖省事圖方便,不去想、不去用新技術新方法,遲早會被淘汰出局!”正是這份對技術質量的較真與執著,讓他主導的公路工程與和政縣松鳴巖景區道路工程雙雙獲評“甘肅省用戶滿意工程”。
筑牢標準根基以匠心培育人才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技術工作要靠標準說話!”石磊深知完善的技術標準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石。他先后考取質量管理小組QC組長證書、標準編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參與編制了《城鎮道路臨時工程技術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規程》等多個甘肅省地方標準。為了讓每一組數據、每一個參數都精準無誤,他甘愿在工地與辦公室間往返奔波,連續多日穿梭踏勘復核現場,翻遍往期工程案例尋找思路,遇到疑難問題都記錄下來,沉下心與行業專家請教,正是這般“問不清不罷休、道不明不放手”的執著,讓他寫入標準的每一個數據都扎實可靠,經得起時間與實踐的雙重檢驗。“一個人強不算強,團隊硬才是真的硬!”在石磊看來,個人單打獨斗遠不及培育一支能征善戰的業務團隊。他主動扛起“傳幫帶”的責任,鼓勵項目青年技術人員筑牢理論根基,不僅牽頭組織了工程測量、BIM模型應用等多場專題培訓,更手把手傳授標準編制的實戰經驗與現場實操的核心技巧,全力助推團隊整體能力提升。而這樣的努力也收獲了實實在在的成果,2024年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項目優化持續產生經濟效益,由他帶領團隊開展的BIM技術應用項目還斬獲甘肅省第六屆BIM大賽優秀獎、第七屆“優路杯”全國BIM大賽優秀獎等榮譽。
扎根項目建設以擔當攻堅克難
康樂縣北濱河路西段道路及連接線建設項目是公司市政道路工程領域的重點項目。調任該項目負責人后,石磊二話不說,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工地一線,并給自己立下工作準則:問題必須到現場解決、方案要在一線敲定、進度得每天緊盯不放。在項目現場,他總是第一時間與管理人員、工人師傅們溝通,實時掌握各工序的施工難點,再帶著問題與管理團隊對照圖紙反復優化工藝流程。比如在管網施工中,他主導創新采用“裝配式檢查井”工藝,將雨污水管網施工進度縮短了20%。到了強夯段路基施工環節,傳統設備始終達不到壓實標準,成了阻礙進度的“攔路虎”。石磊牽頭與班子成員、項目團隊連夜反復研討,最終敲定液壓夯分層回填的方案。為了確保方案落地,他連續幾天守在現場全程指導,直到第一區段路基檢測達標,才終于松了口氣。“石磊的作息表就像上了發條——每天早早就到現場,深夜還泡在辦公室復盤!”同事們常這樣感慨。正是這份扎根一線的拼勁,不管面對何種問題困難,項目團隊都始終能夠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推動項目建設跑出了“加速度”。
近十五年的建筑工程職業生涯,石磊時時刻刻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共產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頂得上”的責任擔當。那些專利證書上的名字、地方標準里的條文、項目評優的榮譽證書都是他交出的精彩答卷。而“靠譜”“敢拼”“能贏”的標簽,早已隨著一個個經手的科技項目成果,深深烙印在他的工作軌跡中,也讓“黨員先鋒”的旗幟在項目建設一線愈發鮮亮。